top of page

这位人民教师成功预言了祖国的大败局

1891年1月9日这天,日本东京大学前身——第一高等学校正在举行热烈的奉读仪式,60名教授和上千名的学生欢欣鼓舞、齐聚一堂,奉读天皇颁布的最高教育指示——《教育敕语》。

一高的校长木下广次对全校致辞说:“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、一次胜利的大会。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《教育敕语》的重要思想……”。当然,他的原话可能不是这么说的,反正差不多一个意思啦!

在当时,全国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师生都要求背诵明治天皇颁布的《教育敕语》,同时还要举办奉读仪式,并在校园内设立供奉《教育勅语》的龛殿。

先在这里交代一下《教育敕语》的背景。

1868年,明治天皇颁布《五条誓文》,宣布明治维新正式开始,日本走上了现代化的富强之路。

可是,在西方的科学技术、资本主义经济模式、现代生活方式进入传统守旧的大日本帝国的同时,随之而来的便是西方自由民主的宪政思想。

天皇在德川幕府“大政奉还”才开始掌权,不可能对西方意识形态这样的潜在威胁视而不见。

为了巩固中央皇权的最高权威和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,天皇颁布了《教育敕语》,被视作国家的“第二宪法”。它的内涵类似于清朝后期的“中学为体、西学为用”,要求全体日本国民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,不要忘本,必须安分守己,紧密团结在明治天皇同志的周围,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”。

“斯道也,实我皇祖皇宗之遗训,而子孙臣民所宜俱遵守焉。”说了半天,原来《教育敕语》不外乎就让老百姓相信核心价值观和儒家道德观,一心效忠天皇的权威。

再把镜头拉回到第一高等学校的奉读现场。

奉读仪式结束后,教师和学生每五人一队,站在《教育敕语》前,行最高的敬礼,鞠躬九十度。这时,当新来的老师内村鉴三走上讲台的时候,其他四人鞠躬时,他居然什么也没做,一甩手直接走了下去。这一幕,令在场师生大惊从早到晚失色。

内村鉴三曾经留学美国,入读过哈佛。这个哈佛不是哈尔滨佛学院,是哈佛大学神学院。他一生信奉基督教,只向上帝致敬,所以他拒绝向《教育敕语》行最敬礼。他回忆道,当他没有鞠躬便走下讲台的那一刻,“整个现场的空气都凝结了,显得可怕至极”。

很快,内村便见识到了更可怕的后果。

校园师生向他投掷石头、到他家门前撒尿,有的学生甚至给内村鉴三写信,信封里装了一把匕首,叫他剖腹自尽。就这样,每天被学生骚扰,他很快因重感冒卧病在床,妻子一边照顾他,一边对付无穷无尽的骚扰,也被传染了重感冒,最后竟一病不起,年仅23岁便撒手人寰。

于此同时,内村鉴三因这次“大不敬事件”,被全国舆论口诛笔伐,日本爱国小粉红也闲不住,大骂他是“国贼”、“不忠之臣、”“外国教会的奴隶”(外教の奴隷不敬漢),等于在骂他是汉奸、民族败类、西方走狗。

据统计,对事件的报道和评论有143篇,参与的报纸有56种之多,几乎是一边倒的污蔑内村。

对于这种“不爱国”的行为,当局和愚民们不仅要让他身败名裂,还要痛打落水狗。虽然校长木下广次试图以“信仰不同”的理由息事宁人,但迫于形势和压力,只好让刚入职4个月的内村走人。

失去了经济来源和最亲密的爱人,内村生活拮据、颇为困苦,只好游走各地,在大板、熊本、京都、名古屋等地都留下了他短暂任教的足迹。

1893年,东京帝国大学教授的井上哲次郎发表了著名的《教育与宗教的冲突》。他在文章中指出:“基督教重平等胜过忠孝,于臣民道德不相容。基督教无差别的博爱主义,与忠君爱国思想矛盾。”至此,无论是内村鉴三本人,还是他崇尚博爱和平的基督教思想,都被彻底的打入了冷宫。

但是由于名声太大,没过两年,内村鉴三成功转型成为了一个评论时政的专栏作家,1897年开始担任《万朝报》的英文主笔。这回,他以著名的反战人士身份再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。

内村鉴三见到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的帝国主义行径,后悔自己曾经支持过这场战争。他说:“世间有倡导战争之利的人,我曾经也是一时吹捧这种愚论的人……日清战争即可看出来……日本国民的分担被大大加重,他们的道德即为堕落,东洋全体都陷入危机,在这样的祸害与耗费前还主张开战论,只能说精神有问题。”

他从此决定投入反对战争、倡导“非战论”、呼吁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的行列。他清楚的认识到,喊打喊杀的民众不仅精神有问题,也是不开化的象征。他说:“非战论已逐渐成为当今文明国家有识之人的呼声,非战论呼声不高昂的国家,定是不开化的国家。”

在甲午战争日本大胜之后,他写出了一句至理名言:“欲使世界日本化,则日本终将灭亡;若将日本世界化,则日本终将为世界之强国”。

在日本战争中国之后,日俄战争又打响了。他的反战言论再次被当时的国家和人民贴上了“卖国贼”的标签,最后宣布从报社辞职。

日俄战争的胜利做实了大日本帝国的伟大崛起,这对日本民族来说至关重要。就在冲昏头脑的一片胜利声中,内村鉴三陷入了沉思。在他最后的晚年,他致力于无教会主义的基督教传播。

内村鉴三去世的第二年,“九一八事变”就爆发了,日本终于走上了万劫不复的罪恶之路。

1948年6月,在美国盟军的占领下,日本国会通过决议正式废除了《教育勅语》。三年后,内村鉴三的相片出现在全国通行的邮票上。

在历史和现实中,与举国体制的宣传思想格格不入,受到排挤和打压之后还表示不服的另类之人,他很可能并不是无知,而是先知。

虽然内村鉴三是书生式的反战,他对日本的军国主义体制没能做到更彻底的剖析,但是他在人生的低谷和困境中没有丧失斗志,在巨大的压力下仍然坚持宣扬自己的信仰,哪怕面对日俄战争胜利后开心的日本民众对他的嘲讽和讥笑。

内村鉴三的一生,践行了他自己的承诺:一个人的最大遗产,就是他“勇敢而高尚的生涯”。

公子沈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公子犯堂(id:gongzifantang) 2017年7月20日

注:据传言10月份之后个人公众号可能不保,请读者加我微信:gongzishen2016,获取文章更新地址,以防万一。

挺進大陸,解救台灣:一封來自對岸的信

今天台灣政黨輪替,民進黨在選舉中大勝,早已在預料之中。最主要的原因,恐怕還是國民黨沒能提升台灣的競爭力以及改善人民的福祉。除了自身的頑固不化,國民黨倚靠大陸貿易紅利的策略並未受惠於普通百姓。民進黨上台是否能有一番作為,許多人存有疑慮。只不過大家對國民黨的失望透頂,導致了對民...

公民社会的幻梦

中国当今的有识之士们整日谈建设公民社会,貌似公民社会是在现有体制下,实现民主与自由的唯一良方。上至社科院,下至公共知识分子,经常将公民社会四字挂在嘴边,出书立说,不亦乐乎。其实,在政治日益顽固、社会日益败溃之时,公民社会作为某种理论依据或救命稻草,不过是给忧国忧民的诸位带来...

为什么大家对中印对峙事件漠不关心?

有多名读者在公众号的后台和微信号上给我留言,让我谈谈中印问题。 中印对峙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,虽然舆论也造了势,但是民间反应并不是很热烈,甚至有熄火的趋势。 为什么在中国没什么人搭理这次的冲突呢?在我看来,有四个原因。 第一,中国人聪明了。...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