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其实,苏联也出过一个勃大大

沧海桑田,岁月如歌。有的人一生步履匆匆,暮然回首才惊觉此生枉度,更别说曾付出过什么,又得到过什么。而有的人一步一个脚印,无论是一马平川亦或荆棘满地,总能坚定、踏实地向前迈进。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就属于后者。

无论是任职地方还是中央,他始终保有一种乐于学习、磨砺自我的人生态度。他工作过的每一寸土地、每一个足迹,无不在见证着他的成长与变化。

勃列日涅夫出生在普通的工人家庭。年仅9岁的勃列日涅夫进入了工厂当锅炉工和钳工。“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”。一个具备吃苦耐劳品质的人,总有发光发热的那一天。勃列日涅夫不但能吃苦,更是爱吃苦。

勃列日涅夫深情的回忆道:“工厂的日常生活,工人的思想和期望,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——所有这一切,都以决定性的方式塑造了我的世界观,所养成的品性保持了整整一生。”

1931年,勃列日涅夫入读冶金学院,学习热动力工程专业,同一年光荣地入了党。他在学校时期积极参加党的活动,担任小组长、工会主席、党委书记。他最后的毕业论文题目是:《捷尔任斯基工厂条件下高炉煤气的静电清除法》。

毕业后,这位学化工的年轻人并没有直接去工厂或科学实验室工作,而是去了坦克学校,以男子汉的气概报效祖国。毕业后,他被任命为远东军区第14机械化坦克连政治指导员。

勃列日涅夫参军一年间获得过五次表扬和奖金。在他的领导下,营房宿舍和列宁角都搞得极为出色。

40年后的一个春天,已经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的勃列日涅夫,在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的劝说下,再次来到了外贝加尔军区司令部所在地赤塔。

他在参观战斗荣誉陈列馆时,仔细察看一幅幅照片、一件件实物,不时询问各项工作进展情况,深情回忆起当年同官兵们并肩奋斗的难忘岁月。

他说道:“这个地方对我而言难忘而珍贵。我1935年至1936年期间在这里的坦克连开始服役”。看到近些年部队建设取得了新进步,勃列日涅夫感到十分欣慰,勉励大家再接再厉,争取更大成绩。

1939年2月7日,勃列日涅夫当选为当地的州委书记,主管宣传,这是他第一个高级职务。

当时的同事激动的回忆说:“这么多年过去了,回顾总书记当年对州委工作的重视、关心,许多情景还历历在目。虽然他对读书毫无兴趣,所受的教育十分有限,不喜欢阅读文件,但是,他对人热情周到,富有同情心,周围人对此评价颇高。”

后来勃列日涅夫对苏共中宣部部长雅科夫列夫笑着回忆那段岁月,说道:“我厌恶这种破玩意,不喜欢无休无止地讲空话,结果好不容易才脱了身”。

可见,勃列日涅夫的家国情怀在“空谈误国、实干兴邦”的行动中不断书写着。

二战后,勃列日涅夫奉命负责乌克兰的重建工作,后来调任摩尔达维亚的党委书记。

勃列日涅夫在摩尔达维亚的工作受到上级的赞赏,他撰写的《批评与自我批评——教育干部行之有效的方法》刊登在1952年9月份的《布尔什维克》刊物上。

正所谓“厚积薄发”,勃列日涅夫迸发出的灵感、智慧,与其在担任总书记之前亲历摩尔达维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。摩尔达维亚的工作经历于勃列日涅夫而言,既是挑战又是机遇。

勃列日涅夫从不错失任何一个可以磨砺成长的机会。正是在这样一点一滴的学习、历练中,得以造就出后来极富智慧与魅力的“万人迷”、“国民男神”。

他的勤政亲民正是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。因为工作,他不得不牺牲许多和家人相聚的时间,安排出访,也不刻意避开传统节日。

看得出,勃列日涅夫对于在摩尔达维亚履职的这一经历可以说享受其中。他与别人不同,他乐于享受的是学习过程,即便这一过程很是艰辛。他所注重的是不断学习,充实自己、完善自己。

年轻健壮的勃列日涅夫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仪表堂堂的领导人,他在大腹便便、身材矮小的政治菊委员中鹤立鸡群。勃列日涅夫曾经的女秘书内莉回忆道:“他总是处于人人注目的中心,他就有这种格外令人倾倒的气质”。

这一点很快就引起了斯大林的注意。斯大林在晚年垂暮之际特别偏爱面貌英俊、形体健美的年轻将军。不久,年仅45岁的勃列日涅夫跻身苏联最高领导层,被斯大林任命为中央书记兼主席团候补委员。

在斯大林同志病逝后,勃列日涅夫一度沉寂,但是他不屈不挠,继续为人民服务,赢得了赫鲁晓夫的赞赏,任命他为哈萨克斯坦第二书记,1955年再升任哈萨克第一书记,后来又重新当选中央书记和主席团候补委员。

在协助赫鲁晓夫挫败了一次党内阴谋之后,勃列日涅夫成为了赫鲁晓夫的心腹大将,与谢列平一起并称“两驾马车”。

有一次,作为军委副主席,勃列日涅夫参观了古比雪夫“进步”工厂,这是苏联最重要的国营第一军工厂。他在车间里与工人们交谈,给大家留下了良好的印象。

他身材匀称,面带微笑,特别平易近人,烟斗里吸着一成不变的小雪茄,对工人们提出的尖锐问题全部耐心地一一作答,对业务工作提了一些问题,还叫大家一定要“撸起袖子加油干”!

“自从总书记接见后,大家训练起来更拼了,仿佛有使不完的劲。”副厂长约瑟夫林对来访的《真理报》记者说道。

但是在党内,随着赫鲁晓夫年龄越来越大,也越来越独断专行之际,党内高层决定推举新的领导人将其替换。

此时,主席团委员谢列平精力充沛、干劲十足、手下人才济济,人格魅力很大,可以说意气风发,随时准备接位。

但是大家最后商量却认为,我党已经受够了斯大林和赫鲁晓夫这种强人,为了保护大家各自的既得利益,必须推举出一个能力不强、比较软弱、缺少主见、没有工作热情,但是老实憨厚、心地善良的人,来执掌这个大权。

很自然,大家想到这个职位非勃列日涅夫莫属。

1964年10月14日,勃列日涅夫在柯西金、苏斯洛夫、谢列平、谢米恰斯内、波德戈尔内等人的协助下,对正在度假毫无察觉的赫鲁晓夫发动突然袭击,解除了他党内外一切职务。

接着再在把最大的竞争对手谢列平解职之后,1966年4月8日,勃列日涅夫正式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,成为伟大领袖斯大林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。

苏联人民相信,只要紧密团结在以勃列日涅夫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高举苏联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解放思想、开阔思路,求真务实、攻坚克难,就一定能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,实现斯拉夫民族伟大复兴的苏联梦!

公子沈

首发于原创微信公众号:公子犯堂(gongzifantang)

2017年6月28日

挺進大陸,解救台灣:一封來自對岸的信

今天台灣政黨輪替,民進黨在選舉中大勝,早已在預料之中。最主要的原因,恐怕還是國民黨沒能提升台灣的競爭力以及改善人民的福祉。除了自身的頑固不化,國民黨倚靠大陸貿易紅利的策略並未受惠於普通百姓。民進黨上台是否能有一番作為,許多人存有疑慮。只不過大家對國民黨的失望透頂,導致了對民...

公民社会的幻梦

中国当今的有识之士们整日谈建设公民社会,貌似公民社会是在现有体制下,实现民主与自由的唯一良方。上至社科院,下至公共知识分子,经常将公民社会四字挂在嘴边,出书立说,不亦乐乎。其实,在政治日益顽固、社会日益败溃之时,公民社会作为某种理论依据或救命稻草,不过是给忧国忧民的诸位带来...

为什么大家对中印对峙事件漠不关心?

有多名读者在公众号的后台和微信号上给我留言,让我谈谈中印问题。 中印对峙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,虽然舆论也造了势,但是民间反应并不是很热烈,甚至有熄火的趋势。 为什么在中国没什么人搭理这次的冲突呢?在我看来,有四个原因。 第一,中国人聪明了。...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